七彩个性网

精选海明威个人介绍50字(32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海明威个人介绍50字 1、或许是海明威家族天生的大胆,又或许是多年浸淫好莱坞的影响,玛瑞儿在梳理祖父的一生时,对其隐私和缺点的披露颇为惊人。 2、福克纳:就我自身来讲,我...

海明威个人介绍50字

1、或许是海明威家族天生的大胆,又或许是多年浸淫好莱坞的影响,玛瑞儿在梳理祖父的一生时,对其隐私和缺点的披露颇为惊人。

2、福克纳:就我自身来讲,我写作时只要有纸张、烟草、食物和一点威士忌就好。

3、海明威在意大利前线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米兰附近的一座弹药库爆炸,一个临时停尸场中的女尸多于男尸,令海明威极为震惊。1918年7月8日,海明威在输送补给品时受伤,并把意大利伤兵拖到安全地带,被意大利政府授予他银制勇敢勋章。后来,海明威在米兰一个美国红十字会的医院工作。他早期小说《永别了,武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此。海明威把自己当作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本色创作。(海明威个人介绍50字)。

4、在1942年8月这个糟糕的时期,我曾写道:“在法西斯主义发动的这个大规模的、席卷全欧的瓜达拉哈拉战役之后,我希望能遇见海明威。我们应该保卫生活——这是我们这不幸的一代的使命。如果我和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未能亲眼看见生活的胜利,那么谁又会忘记那个腿部受了重伤、躺在卡斯蒂利亚的道路上的美国人临终时的情形,以及那支小小的机枪和一颗伟大的心灵呢!

5、    从男女关系的主题去分析海明威,不难看出,尽管热衷于描写男人的野性与英勇,海明威却间接表现了他对女人的恐惧与憎恨。他的“准则英雄(codeheroes)”都在孤军奋战,即使与女人有任何瓜葛,最终还是要分离。强烈的命运感和死亡意识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普遍体现。其杰作《老人与海》更是勾勒了一个纯粹男性的世界。D.H.劳伦斯在海明威短篇小说中观察到一种男女关系模式:“一个人想无拘无束。只要避免一件事:卷入进去。绝不能卷入进去。如果你被某件事情缠住,摆脱它。别被缠住。摆脱它,离开。”

6、萨洛扬:作家是精神上的无政府主义者,每个人在灵魂深处也都是如此。他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心生不满。他从来都形单影只,永远不会人云亦云。作家是一个永远不会驻足的反叛者。

7、王尔德:我一整个上午都在修改一首诗的校样,只删掉了一个逗号。下午我又把它添了回去。

8、博尔赫斯:我年轻的时候常常寻找一些新奇的比喻。后来,我发现真正好的比喻几乎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自己创造一些比喻,它们只会让人在阅读时产生瞬间的惊奇,但不会激起更深层的情绪。

9、今年是海明威诞辰120周年,文艺青年们又开始念起这位传奇的偶像,中信出版社引进了著名记者、作家莱斯利·M.M.布鲁姆所著的《整个巴黎属于我》,依据大量一手资料,为好奇的读者还原了海明威早年出道史以及他个人形象缔造的全过程。在书的首页,印着海明威1923年拍摄的护照照片,那是他周游巴黎的开端。照片上24岁的海明威凝视镜头,肩膀宽厚,面容英俊,简直就是一位明星,或许,成为作家还不够,成为明星作家才是海明威一生的追求。

10、对海明威个人而言,参与战争与和热衷拳击、斗牛与打猎一样,也是训练自我面对真实,淬炼坚强人格的方式。他对勇气看重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导致他无法与不能直面尸体的人交朋友。

11、同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50年,以二战后的威尼斯为背景的《过河入林》出版,马尔克斯就曾表示:“没有《过河入林》,就没有《老人与海》。”

12、如果你惊讶于一部影像集何以在三百余幅照片之外,再加上十万的文字量,上面的例子或许可以说明一二。

13、1913年到1917年间,接受高中教育的海明威,学业、体育上成绩优越,在英语方面天赋突出。在初中时,为两个文学报社撰写文章的他有了首次的写作经验。升上高中后,他更成为了学报的编辑。有时他会使用“Ring Lardner Jr.”这笔名写作,以纪念他心目中的文学英雄拉德纳(Ring Lardner)。

14、福克纳:艺术家没有时间听评论家说些什么。那些想成为作家的人才读评论,那些要写作的人没有时间读评论。

15、这几乎是最聪明的做法,读起来轻松而松散的情节包孕着更为宏大而严肃的主旨,同时符合市场与文学史的口味,为海明威赢得了双重美名。据此,他从一代战后文艺青年中脱颖而出。

16、在1922年那群奔向欧洲的文化流浪儿里,海明威无疑是幸运的一个,他已经预先拿到了进入神殿的门票。海明威的朋友将他介绍给作家安德森·舍伍德,后者刚写出《小城畸人》,正处于自己名望的巅峰。一面之后海明威就让舍伍德深信,这个年轻人非“池中之物”。舍伍德在1921年曾去巴黎短暂镀金,结识了斯泰因舍伍、庞德等人。他极力推荐本来打算去意大利写作的海明威转投巴黎,并给海明威写了几封介绍他认识的巴黎文学名流的推荐信。

17、尽管“一战”后美国对欧洲已经取得经济上的优势,并开始向全世界输出爵士乐队、金融专家、好莱坞电影和政治见解等大众消费品。但在最精英的文学艺术领域,美国知识分子依然如同五十年前的俄国前辈般,匍匐在欧洲辉煌历史的脚边,无法洗刷地自卑。

18、《太阳照常升起》故事源于海明威1924年的一次旅行经历,书中的所有人物都有现实对应。但海明威在小说扉页引用了斯泰因的话,“你们是迷惘的一代”,宣告小说探讨的不是某些个体叛逆经历,而是一代人的精神迷途,这就为小说找到更大的意涵空间。

19、在巴黎,他们贫穷而快乐地享受左岸的自由、爱情与性,海明威对这种快乐是如此留恋,甚至到了希望哈德莱堕胎的程度。

20、爱伦·坡:快乐、伤心的时候,我写。饥饿、口渴的时候,我写。好评、恶评的时候,我写。阳光里、月光下,我写。我写的都是些没必要说的东西。

21、福斯特:我非常确信自己不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因为我只写三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我眼中的自己,一种是激怒我的人,还有一种是我想成为的人。当你碰到像托尔斯泰这样真正伟大的作家时。你会发现他们能驾驭所有类型的人。

22、最终,通过勒布的斡旋和帮助,海明威在美国的第一本书,《在我们的时代》进入了利夫莱特出版社的编辑讨论名单。远在大洋彼岸的舍伍德也为这本书出了力,舍伍德是利夫莱特的明星作家,正是他大力说服利夫莱特公司最终决定出版这本书。

23、海明威一生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2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立兹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

24、1931年在西班牙的时候,托勒尔把一位不知名作家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送给我看:“大概这里描写的是西班牙,描写了斗牛,它或许会帮助您了解……”我读完它之后,又找了一本《永别了,武器!》。海明威帮助我了解的不是斗牛,而是生活。

25、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在陆续几年中,海明威的二儿子与三儿子出生。

26、用最好的钓鱼线,品最好的波尔多酒,追求宴会上最美的女人,我的祖父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他想要去尝试,去品味,去感受,去迎战自身的极限。对他来说,只有直面才华、权力和危险,一个人才能绽放出自身卓越的一面。他明白一个人只有拥有非凡的经历才能成长。

27、欧内斯特的一生都伴随着厌母症和性别认同危机。

28、《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后期的作品,主要介绍了主角美国人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内战,带领一个敌后游击队参与一次炸桥行动的三天。我阅读本书主要带着这几个问题:

29、1939年至1960年间,海明威在古巴定居,并称自己为“普通的古巴人”。在这段期间海明威写下了闻名于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

30、约翰逊:如果一个作家的作品得到褒贬不一的批评,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名声就像羽毛球,如果只站在一边打,那么它很快就会落在地上。要保持平衡,两边必须都有人打。

31、一个偶然遇见海明威的人可能会以为他是浪漫主义名士派的代表,或者是一个标准一知半解的人:爱喝酒,举止古怪,喜欢周游世界,喜欢海洋上的鱼和非洲打猎,精通斗牛的一切细节,但对自己甚至何时该拿起笔写作却不知道。其实海明威是个勤快人。虽说几成废墟的“佛罗里达”旅馆是多么不适于作家的劳动,但是他每天仍能坐下来写作。他对我说,应当坚持不懈地写作,不要认输:如果哪一页写得平淡无昧,便停下来重新写,写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