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叔本华的书(103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叔本华的书 1、(66):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叔本华 2、作家们各有其所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等...

叔本华的书

1、(66):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叔本华

2、作家们各有其所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的作品就可学得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优点,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看别人的榜样而予以妥善的应用,然后我们才能也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导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必须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否则,我们读书只能学得陈词滥调,别无利益,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3、(40):智慧之士比一般人更需要阅读、观察、学习、沉思以及训练自己,总之,他需要不受打扰的闲暇。--叔本华(叔本华的书)。

4、(177):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也就是说,正如火的燃烧需要通风才能开始和延续,同样,我们的思考活动必须由我们对思考对象的兴趣所激发和维持。而这种兴趣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只是因主体的利益而起。只有在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因主体而起的兴趣;要对事物提起客观兴趣,那只有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头脑,思考对他们来说也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但这类人却是相当稀有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究很少对事物感受到客观的兴趣。--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的书)。

5、(78):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确并不直接存在,而只是间接地存在--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并没有受到这些看法的影响和支配。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6、《中国哲学简史》被誉为东方的“圣经”,让中国人反思当下,找到人生之根;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奉为生命灯塔,帮她渡过最困难的时期。本书为冯友兰亲自审定并认可的唯一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独家拥有版权!

7、(98):一个愉快的人总有他高兴愉快的原因,原因就是: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谁经常笑,谁就是幸福的;谁经常哭,谁就是痛苦不幸的。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情绪又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tzpEzw7PUtFGamISsr17w 提取码:vcii 书名:尼采·叔本华哲学经典合集(套装共10册)

9、(64):人类获得幸福和交上好运的情境,一般来说,都可以比作一排树木:当远看时,它们显得美丽诱人;但当你走近并进入树丛之中,它们的美丽诱人旋即消散,你再不可能发现它了。这也就是我们常常会羡慕他人的缘故。--叔本华《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叔本华随笔和箴言集》

10、不仅是偶遇,而且是瞬间挑选偶遇的能力:“解救过往,把一切‘过去如此’改造成‘我要它如此!’——我以为这才叫解救”((德)尼采著黄明嘉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漓江出版社,2000年,第153页)。

11、陈晓南,台湾台中县人,毕业于台中师范学院,专事译述,译作有:《叔本华论文集》《爱与生的苦恼》《乡愁》《海涅抒情诗选》等。

12、鲁迅把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看得特别透,以前会选一些在中学课本上,但是对于孩子们是无法明白他里面真正的含义的。

13、“孩子,你这是逼妈妈去死啊”:中国父母的爱,越爱越心寒

14、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

15、(71):常人在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们娇惯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淘气、顽皮。所以,我们不能太过迁就和顺从任何人。一般来说,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那我们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同样,如果我们对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气和疏忽、大咧的态度,那我们不会轻易失去他们;但如果我们表现出太多的礼貌和周到,我们反而有可能失去这些朋友,因为我们的礼貌和殷勤会使朋友变得傲慢、令人难以容忍。--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6、所谓思想的冲劲,意味着要马上由其他句子增补正在形成中的意思,原来尼采是想说人究竟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是趋向伟大还是平庸?

17、(80):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叔本华

18、叔本华的母亲是个颇有名气的作家,怎么个有名气?歌德经常去他家串门跟她聊文学。

19、亚瑟·叔本华(德语:Arthur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著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逝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20、(75):人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是无数欲求的凝结--叔本华

21、期望读者记住他所读过的所有东西就等于期望他的肚子留住他所吃过的所有食物。食物和书籍是读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赖以为生的东西,这些使他成了此刻的样子。但是,正如人的身体只吸收与身体同类的食物,同样,每一个人也只‘记住’让他感到‘兴趣’的事情,亦即与他的总体思想或者利益目标相符的东西。当然,每个人都会有他的利益目标,但却很少人会有近似于总体思想的东西。所以,人们对事情不会有客观的兴趣,他们所读的东西因此原因不会结出果实:因为他们留不住所读过的任何东西。

22、(24):唯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坚定、不可动摇之确信的人才被称为骄傲。--叔本华

23、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24、诚如击剑者在决斗时关心的并非谁是谁非,而是如何出招与接招,辩证法也一样,它是一种思想的剑术,在针锋相对之际磨亮智慧,让论点听来言之有理,早一步看穿对手策略,识破并化解言语的诡诈。

25、无论何时,都有两种并行发展、但却互不相干的文字作品:一种是货真价实的,另一种则只是表面上是这样。前者渐变而成‘永恒的作品’。在这一方面努力的人是为科学或者文艺而生的人;他们执著认真、不作张扬、但却步子极为缓慢地走在自己的道上。而在欧洲一个世纪也产生不了十来部这样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却能‘持久存在’。另一类文字作品的追随者却是‘以’科学或者文艺‘为生’;他们跃马扬鞭,伴随着他们的是利益牵涉其中的人所发出的喧哗和鼓噪。每年他们都会把千万本作品送进市场。但用不了几年的时间,人们就会发问:这些作品现在在哪了?那些人所享有的早熟和轰动一时的名声现在又到哪去了?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文字作品形容为流水般的一去不返,而前一类的文学则是静止、常驻的。

26、(131):深刻的哲学必然渗透着常人所认为的悲观意味,因为“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它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常人只是一厢情愿、出于个人喜好而主观地粉饰、美化生活及其目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7、1852年64岁的叔本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28、(39):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叔本华

29、当我们经历了一些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历经人情冷暖之后,再去细品鲁迅的字字句句,你会发现都是真理呀,为什么早先不能明白,都说到点上了。

30、(154):那些把一生都花在阅读并从书籍中汲取智慧的人,就好比熟读各种游记以细致了解某一处地方。熟读某一处地方游记的人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关于这一处地方的情况,但归根到底,他对于这一处地方的实质情况并没有连贯、清晰和透彻的了解。相比之下,那些把时间花在思考上的人,却好比亲身到过这一处地方的游客: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自己说的是什么;对于那一处地方的事情他们有一连贯的了解,谈论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是如数家珍。--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

3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G1d7geEOPf_i8NAsN_Crw提取码:h6va书名:叔本华美学随笔

32、我们并不可以通过阅读有文采的作品而掌握这些文采素质——这些包括,例如,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雄辩的说服力;大胆直率或者尖刻讽刺的用语、简洁明快或者优美雅致的表达;除此之外还有语带双关的妙句、令人眼前一亮的醒目对仗、言简意赅的行文、朴实无华的风格,等等。不过,观摩这样的文笔却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已经具备的这些‘潜在’素质,使自己意识到自己所具备的内在素质;同时也了解到能够把这些素质发挥到怎样的程度。这样,自己也就更加放心地顺应自己的倾向,甚至大胆发挥这些才能。从别人的例子,我们就可以鉴别运用这些才能所产生出来的效果,并由此学习到正确发挥这些才能的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实际’拥有了这些才能。所以,这是阅读唯一能够培养我们写作的地方,因为阅读教会了我们如何发挥和运用自身天赋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前提当然始终是我们本身已经具备这些天赋。但如果自身欠缺这些素质,那无论怎样阅读也都于事无补——除了勉强学到一些死板、僵硬的矫揉造作以外;以此方式我们就只成了肤浅的模仿者。

33、(14): 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叔本华

34、(186):一件重大而焦虑的忧虑刚从胸中移去,另一苦恼立刻接替了它的位置,全部痛苦的原料早已准备在那儿。--叔本华

35、(81):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36、商战小说:《青瓷》改编成了电视剧,但看原著更真实。

37、(43):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叔本华

38、(103):在遭遇到已经发生的,不可更改的不幸时,我们不可以允许自己这样想:事情本来可以有另外的结局,更加不可以设想我们本来可以阻止这一不幸的发生。因为这种想法只能加剧痛苦至难以忍受的程度,我们因此也就是在折磨自己了。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必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叔本华

39、如同地层依次保存着古代的生物一样,图书馆的书架上也保存着历代的各种古书。后者和前者一样,在当时也许曾洛阳纸贵,传诵一时,而现已犹如化石,了无生气,只有那些“文学的”考古学家在鉴赏而已。

40、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邂逅”叔本华的,并为之“惊艳”,虽然那是在街边买到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台湾节译本,译文也不算好。自那以后,我以能阅读叔本华、茨威格的原文为享受目标。托玛斯·曼津津乐道的“斜躺在沙发上整天阅读叔本华”的美妙感觉,肯定是得到个中三昧而发。

41、(122):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叔本华《关于独处》

42、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43、那些多产的写作匠、为面包而挥舞笔杆子的人所成功使用的一个招数相当狡猾和低级,但却效果显著,时代的良好趣味和真正的文化修养也难与之匹敌。也就是说,他们像玩弄木偶般地牵引着有一定趣味的有闲公众,训练他们养成与出版物同步的阅读习惯,让他们都阅读同一样的,亦即最新、最近出版的东西,以获得茶余饭后在自己圈子里的谈资。那些出自一些曾经享有一定文名的作者,例如,斯宾德勒、布尔瓦、欧仁·苏等的劣质小说和差不多性质的文章也都是服务于同样的目的。既然文学艺术的读者群总是以阅读那些最新的作品为己任——这些粗制滥造的东西是极为平庸的头脑为了赚钱而作,也正是这一原因,这一类作品可是多如牛毛——而作为代价,这些读者对于历史上各个国家曾经有过的出色和稀有的思想著作也就只知其名而已,那么,还有比这更加悲惨的命运吗?!尤其是那些文艺杂志和日报就更是别有用心地抢夺了爱好审美的读者的时间——而这些时间本应投入到真正优美作品中去,以修养和熏陶自己,而不是消磨在平庸之人每天都在推出的拙劣作品上面。

44、(46):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45、(55):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叔本华

46、(180):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象。--亚瑟·叔本华

47、(65):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叔本华

48、(153):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叔本华

49、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那么他的作品常比他的生活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或者大体也能代替他的生活,或远超过它。平庸作家的着作,也可能是有益和有趣的,因为那也是他的精神活动的精华,是他一切思想和研究的成果。但他的生活际遇并不一定能使我们满意。因此,这类作家的作品,我们也不妨一读。何况,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可不必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50、(73):为什么在我们年轻时我们面前的生命之路总是显得无比漫长?因为我们不得不找寻空间塞满我们无限的希望--叔本华

51、作者/亚瑟·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

52、某卷之内的话题无甚关联,走神跑题比比皆是,经常是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游走于散文与诗之间,全都是边缘化的文字,无拘无束、就像在思想的很多小胡同里胡闯乱串。这种胡思乱想的写作手法,似曾相识。是的,在蒙田的《随笔集》中,可以找到它的原生形态。这种自由表达思想的方式,比系统化的文字更加灵活多变,更符合心情的原样,就像是思想领域里的游击队。

53、(26):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互相吞食对方,文明人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4、(44):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5、(17):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6、(174):语言作为寂静之音说话。--叔本华

57、(193):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假牙、蜡制鼻子,它顶多就是通过手术植皮安装的假鼻。但经过思考而获得的真理,却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思想家和书呆子学究的区别就在这里。因此,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所能得到的智力上的收获,就像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光、影准确无误,色调恰到好处,色彩和谐统一。但食古不化的学究却把自己的脑袋弄得就像一大块上面放满五彩缤纷、斑驳不一颜料的调色板:哪怕各种颜料放置很有条理,整块调色板仍旧欠缺和谐、连贯和含意。--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

58、(69):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虽然生活在众人之中,但他不可以完全成为众人的一份子;他与众人应该保持一种尽量客观的联系。这样会使他避免与社会人群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这也叫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污染。--叔本华《关于独处》

59、降低我们的期望是明智的和合理的,因为相当不幸的生活是轻而易举的,而相当幸福的生活不仅很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能。

60、(33):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叔本华

61、(152):如果我们仔细考察的话,这一概念(自由)是一个消极的概念。--叔本华

62、在这一部分,叔本华对道德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同情心是道德中可贵的品质,只有发扬同情心,才能遏制个人私欲,但是人们所能做的非常有限。最好的解脱之道,就是通过修行与禁欲,否定生命意志,这样才能跳出意志主宰的痛苦轮回。

63、很多人之所以读不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由于这些人只会照着字面寻找意思,而尼采的重要性,却完全在于他那些格言式的句子无意识地揭示了很多别的意思。

64、(129):每一个正常的有机体在成熟期间,都渴望献身于生殖使命:例如一只刚刚射完精的雄蜘蛛被受孕的雌蜘蛛吃掉;黄蜂忙碌着为自己永远也见不到的后代搜集食物;人类为了后代的生存,不惜自己累得精疲力竭。生殖是每个有机体的终极目的和最强烈的本能。--叔本华

65、(107):嫉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66、对于叔本华,我可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思想所引起我的赞叹、爱慕,给予我的精神愉悦,也只有中医的理论及实践可堪相比。两者都是那样的深邃、朴实、直接,其根本观点在主要的方面竟然是惊人的一致。以后有机会,笔者或许会把这方面的体会公诸同好呢。

67、人的总体命运却是沉重残酷的,那是挣扎、受苦和死亡的命运。

68、(92):人类使用的字词是维持至为长久之物。一旦诗人、文学家把自己匆匆即逝的感受化为精确、恰当的字词,那这些感受就能在这些词语里存活,历经数千年,并能在每一个敏感读者的内心重又唤起这种感受。--叔本华

69、同时,他认为,意志的本质是欲望,不受理性控制。比如一个人说“我想要喝水”,这就是一种欲求,意志在动物身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性欲。

70、据希罗多德(Herodotus希腊史家)说,薛西斯(Xerxes波斯国王)眼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想到百年之后竟没有一个人能幸免黄土一抔的厄运,感慨之余,不禁泫然欲泣。我们再联想起书局出版社那么厚的图书目录中,如果也预想到十年之后,这许多书籍将没有一本还为人所阅读时,岂不也要令人兴起泫然欲泣的感觉?

71、——孙云平 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专任教授

72、(5):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人的感觉

73、(157):一个真正老于世故的人,就是一个做事从来不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人,也不是匆忙急躁地行动的人。--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74、他的一生不算风光,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1853年时,他的哲学思想才被世人所重视,不过却于1860年9月21日病逝。

75、(93):“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叔本华

7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qSvUwUUPLbQ8s16GGwYrg密码:ofsq 书名:叔本华随笔

77、叔本华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第人是什么:广义的“个性”,比如健康,力量,外貌,气质,品格等第人拥有什么:财产和一切占有物第人在他人眼中是怎么样的:在他人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主张幸福的首要因素是由他的内在机制决定的,外在环境只起到了间接的作用。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自己的意识局限之中。不幸福只是因为你“感觉不幸福“,如果内心足够富足,就不会过于期待改变命运,也不会有求而不得的失望。人生应该量力而行,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能力和品质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他也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所谓宁可做健康的乞丐,也比做病快快的国王快活得多。幸福的本质在于“人”,保持身体健康,培养能力,要比一心积累财富更明智。任何东西都不值得你牺牲健康去追求。不要过度在乎别人的眼光,他人看法的价值其实是我们自己赋予的,生活中大部分的焦虑都是来自于取悦别人。其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都与我们的幸福无关,尽量做到不卑不亢,荣辱不惊。

78、读者大众的愚蠢和反常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他们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保存下来的至为高贵和稀罕的各种思想作品放着不读,一门心思地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涌现的、出自平庸头脑的胡编乱造,纯粹只是因为这些文字是今天才印刷的,油墨还没干透。从这些作品诞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鄙视和无视它们,而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这些劣作就会永远招来其他人同样的对待。它们只为人们嘲弄逝去的荒唐年代提供了笑料和话题。

7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孙云平

80、电影《当尼采哭泣》剧照:同名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女护士深爱着一个已婚医生,甘愿以身相许,而这个医生也同样喜欢这个护士。有一次,这个女人在一个私密的场合公开暗示自己的性渴望。此时此刻,这个医生出于道德违心地拒绝了。不仅如此,他还残忍地开除了这个护士,从此屈辱绝望的女护士由爱转为怨恨,永远从医生的视线中消失了。后来这个医生后悔了。当这个医生对尼采说自己失去了那个独一无二的机会时,尼采的反应使这个医生目瞪口呆:“去说不,同样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去对性掠食者说出神圣的‘不’字,这个机会你把握住了。”医生认为尼采显然对于性饥渴的强度一无所知,但很显然,医生对尼采在这种场合说“不”的黑暗的机会之神圣性,同样一无所知,医生只是隐约感到尼采这个“不”字里隐藏着某有有趣的东西。

81、叔本华17岁那年,父亲溺水身亡。他继承了一笔遗产,投资很成功,经济条件相当不错。24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82、从历史上来说,尤其19世纪以后,凡是25岁之前酷爱西方现代哲学的,后来都变得不正常了。

83、悲痛忧伤到极点,在那绝望的时刻、在极其愤怒的时刻、在开始刻薄而毫无怜悯之心的时刻,真正有创造性的思想就开始登场了。这是危急的瞬间,瞬间的危急在于它总是从我们指尖划过而我们却毫无感觉,没有时间了,赶紧做,一会儿之后,就是另一个世界了。

84、为此,叔本华以西方先哲的辩证与逻辑为出发点,归纳出38种辩论招式,涵盖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等学科领域,以绝妙的方式引领读者理解辩论的艺术。全书妙语如珠、睿见迭出,读来饶富兴味。

85、当我们经历了一些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历经人情冷暖之后,再去细品鲁迅的字字句句,你会发现都是真理呀,为什么早先不能明白,都说到点上了。

86、(63):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87、鲁迅把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看得特别透,以前会选一些在中学课本上,但是对于孩子们是无法明白他里面真正的含义的。

88、(135):理性也应该称为预言,因为,理性向我们展示未来。--叔本华

89、(56):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在个人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渐成为了他的唯一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只有浅薄、空虚和充满烦恼的生存才会被视为生活的目标,精神卓越的人首要关注的是精神上的生活。随着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和认识持续地加深和增长,他们的生活获得了一种整体的统一;精神生活的境界稳步提升而变得完整、美满,就像一件逐步变得完美的艺术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90、(8):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

91、这一切究竟从何而来?无非是源自于人类的劣根性。若非如此,我们便会彻彻底底地诚实,会在所有的争论中只本于揭示真理,全然不去理会它们是否合于我们或他人先前提出的意见:这些意见可能会变得无关紧要,或至少完全次要。如今,它们却成了主要事项。我们与生俱来的虚荣特别容易刺激我们的理智,这样的虚荣并不乐于见到我们自己的意见是错的,而别人的意见却是对的。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无非致力于作出正确的判断;为此,每个人必须先深思熟虑,接着再说出自己的判断。不过,在大多数人身上,虚荣的天性总是跟饶舌和与生俱来的不诚实结伴而行。他们总在深思熟虑之前便夸夸其谈,即便事后他们才发觉自己的看法其实是错的,而且是没有道理的,他们依然会表现出一副自己显然言之有理的模样。在提出一项假定为真的陈述时,志在追求真理原本应当是唯一的动机;然而,在上述的情况里,这样的志趣却完全让位给了虚荣。于是,真的看起来变成假的,假的看起来变成真的。

92、(194):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叔本华

93、(127):能够遗传后世的声名就好像橡树,长得既慢,活得也就久;延续不长的名声好比一年生的植物,时期到了便会凋零;而错误的名声却似菌类,一夜里长满了四野,很快便又枯萎。--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94、除了作者毫无思考的原因之外,叔本华还谴责文艺杂志助纣为虐没有维持好“胜优汰劣”的职责。众多的出版商和作者串通一气,只为了钱而进行出版。

95、1814-18他用了四年时间写出了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TheWorldasWillandRepresentation(《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无人问津。

96、自信,这是从勇敢派生的道德,这怎么能做到?去“解救人的过往,改造一切‘既已如此’,直到意志说:‘我想要的就是这样’!”(同上,215页)。

97、他的每句话,说得都很有冲劲,就像卢梭的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怎么写句子才会有冲劲呢?要尽量不使用现成的句子。例如这本书的一个小标题“论逐渐变小的道德”——这是什么意思?只有天晓得。这是一个正在形成之中的句子,它属于“现在进行时”,因此活生生具有冲劲。

98、希罗多德记载,波斯国王泽尔士一世眼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想到百年之后竟没有一个人能幸免黄土一杯的愿运,感慨之余,不禁滋然泪下。”我们再联想到,书局、出版社那么厚的图书目录中,十年之后,许多书籍将没有一本还为人所阅读时,岂不也要有潸然泪下的感觉?

99、(141):在现实的王国里,虽然有时候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和惬意,但我们总是只活动在一种需要不断克服的沉重气氛之下,但在思想的王国里,我们却成了不具肉身的精灵,既没有了重负也没有了困苦。所以,一副精妙、丰富的思想头脑在某奇妙一刻在自身所寻觅到的幸福,就是这地球上任何幸福都无法比拟的。--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

100、垃圾堆是一个“无限集”,但我们可以列出几个代表,很多佛家法师写书都是为了赚钱的,里面什么佛法也没有,弘扬的不是释迦牟尼佛,也不是达摩祖师,而是心灵鸡汤。抑或他们在从通俗路线弘扬佛法,作品外表虽非袈裟,其内却是割肉喂鹰的佛心,以我浅短之鼠目实不能窥其一二真意,佛法广大由此可知矣!“我的写作不是为了增加现有书籍的数量”的价值观是不适合这类人的。

101、谁说叔本华只是悲观厌世了?你看这段话多阳光,多积极。

102、心理学家 SigmundFreud佛洛依德、CarlJung荣格

上一篇:精选头像个性网2021最新(32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