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孔子的故事两则(50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孔子的故事两则 1、你的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凭借强力欺负弱小。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

孔子的故事两则

1、你的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凭借强力欺负弱小。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2、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3、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4、古人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友,亲也”,朋友是亲近的,是彼此有感情交流的,是有相互切磋关系的,是有共同志向的。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是我们人生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人际关系,朋友可以影响我们的人生,好朋友能温暖我们的心灵,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激励和鞭策。

5、   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你父亲、兄长都还在,他们的阅历与经验比你丰富,应该先问问他们,不要急着动手。”  

6、尤其是南面君临天下的王者,他有权威,很可能随时犯这种过错,所以孔子便当着哀公而说学问之道有两难了。

7、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8、孔子毕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还是想了个法子来试探一下事情的真相。(孔子的故事两则)。

9、富兰克林年轻时,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由于不小心,进门时头撞在了门框上,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到我这里的最大收获。”正当富兰克林名其其妙时,前辈一语双关地说:“该低头时就低头!”富兰克林揉着头说:“前辈,你的话会让我一生受益。”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生活不可能处处都是鲜花,有的时候遇事忍一点,不妨后退一步,你会发现海阔天空,人生照样美好,天空依然晴朗,世界仍是那么美丽。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林前13:8)

10、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11、“循墙”义为避开道路中央,靠着边沿走,表示恭谨谦卑。宋代朱熹在《答方宾王书》中发挥说:“循途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此后,“循墙而走”成为典故,沿用不绝。

12、前面我们讲过子路曾衣着华美,神色傲慢去见孔子,被三言两语说服疾步出门又换衣服重新拜见的故事,那次孔子告诉他言谈的要领和行为的准则(点此链接回顾)。经过一番调教,志气刚强的子路有没有进步呢?下面两则故事还原了孔子教导他的场景,子路最终心悦诚服,表达出“敬而受教”“终身奉之”的诚敬态度,并在政治方面显示出过人的才能,被孔子赞誉为“以道事君”的大臣。

13、“游于艺”的艺,在孔子时代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就现代的分科而言,

14、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孔子经典故事篇11子夏问于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贤于丘。”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敏贤于丘。”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赐能敏而不能诎,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也。”

15、这样的纷乱,宛若灰尘,犹如丝线,你越是想要破除它们,它们越是飞扬,越是纠缠,反而给心灵加上更多枷锁,令人深陷其中。

16、作为几朝元老,正考父不但没有居功自傲,玩弄权术,借机攫财,淫奢糜费,反而越来越谦恭节俭了。可谓是终身守节不逾,官品、人品均堪称高洁。

17、脾气不是随便发的,圣经说“不轻易发怒”。一个随便发怒的人,往往是在发怒之后,才知道发错了。神曾经警告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脸色呢?”(创4:6)神又提醒约拿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拿4:4)

18、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20、是啊!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源源不断的财富;诚信,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

21、子舆、子桑是好朋友。有一次连下了几十天的雨,子舆带了钱包去看子桑。子舆看见子桑在独自嗟叹:“父亲啊!母亲啊!天啊!人啊!……”子舆问:“你怎么了?”子桑说:“我病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是谁使我这般穷困?是父母吗?是天地吗?父母对我没有私心,天地对我更没有私心,那么我的贫困,必然是命吧!”人所无法选择的遭遇叫做命。你生下来是个王子?乞丐?这是人力无法决定的。人必须安命,以道为友。

22、这个世间,究竟有多少流言在困惑着我们每一个人,让这个世界变得纷乱,让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这也是一个导致我们人类内心痛苦、煎熬的源头。

23、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24、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

25、圣人们来到这个世间,为了直接、有效地帮助我们,不惜牺牲自己身体的逸乐,与我们同甘共苦,同赴危难。所以,易曰:圣人吉凶与民同患。菩萨说:地狱不空,我不成佛。

26、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领取补偿金,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的同胞了。”

27、比如,雍也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28、虽然只是一场恶作剧,后来孔子听闻后,也感慨道:

29、诚信,是秀丽神奇的山川,他的壮丽净化人们的心灵;

30、那人听了,微微低头,看了一下襄子,然后,又抬头继续漠视远方,半晌,回道:“不知!”随后,飘然而去。

31、“我们的老师啊,他是属能做得到,不去做的人。”子夏欣悦地答道。

32、那为什么普天下的女性朋友对个头不高、其貌不扬的晏子频频放电,点赞不绝呢。听了下面的两则故事,或许您就明白了。

33、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34、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35、晏子德高望重,在齐国圈粉无数。有个年轻的纺织女工很崇拜晏子,专门跑到晏子家里要托付终身,对晏子说:“贱妾是城东的粗野之人,希望能在您的姬妾中凑个数。”晏子望着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美丽姑娘,委婉推辞说:“如果答应您,晏子今后就没有好名声了。古代行政之法,士农工商分居而住,男女有别而不通好。所以士无邪僻之行,女无淫邪之事。现在我受君主的爱戴主理朝政,像您这么漂亮动人的女孩却想私奔于我;我若接纳您,人们一定会说我贪色好淫,行事缺乏廉耻。”晏子好言慰抚,劝她回去挑个好男人正经出嫁,最终没有接纳她。(《晏子春秋?外篇第八》)

36、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7、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38、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39、通过电影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来塑造孔子的形象,既是几代电影人的夙愿,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拍摄《孔子》是中国电影界和文化界的盛事,塑造孔子的银幕形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的电影人的一种巨大的责任。要想使孔子的形象真真切切地出现于电影银幕上,那是谈何容易,更别说,要讲述关于孔子的一些事例,对于无法亲身到孔子那个时代的电影人,要制作拍摄出如此意义的电影,更是不简单。

40、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41、诚信,是耀眼璀璨的阳光,他的光芒普照大地;小学生讲诚信演讲稿诚信,是广阔无垠的大地,他的胸怀承载山川;

42、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43、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lè)?”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44、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孔子经典故事篇9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45、   接着,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去做。”  

46、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47、这只鼎是孔氏的传家之宝,鼎上的铭文是正考父留给其后世子孙看的。铭文的大意是:

48、古罗马的贺瑞斯说:“今日事今日为,毋信有他日”。

49、  项橐(tuo),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